草船借箭、三顾茅庐……这些特色楚菜,你见过吗?
来源:
2018-07-13 18:55:00
7月12日晚,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会晚宴正式开启。晚宴以冷餐会的形式举行,邀请了多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负责人、世界500强企业嘉宾以及中外媒体记者等数百人,首次以“楚菜”的名义向中外嘉宾推介湖北美食文化。
担纲这个重任的,是翠柳客舍行政总厨、楚菜大师邹志平,除了他从湖北带来的厨师团队,还有5位来自北京湖北大厦的厨师。
此次冷餐会所选的菜品以及使用的原料都突出了湖北17个市州的特色,既有传统名菜,又有创意新菜。 有些菜属于“故事菜肴”,背后或有传说或有历史,有些则是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
据邹志平师傅介绍,外交部对冷餐会提出的要求是:全清真、无刺无骨、无皮无核无掉渣。而他在菜品的设计上则围绕着“知音湖北,楚楚动人”的主题,展示湖北的“文化餐饮、故事菜肴”。
邹志平及团队从接到任务、敲定菜单到备料,一共准备了两个月时间,而此次冷餐会一共呈现了29道楚菜,其中包括19道湖北风味主菜、6道荆楚特色主食甜点和4道产自湖北的水果。可以说,这些菜品不但向世界展现了楚菜的精髓,更是一把把了解湖北的钥匙。
晚宴菜单
▼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此次冷餐会的菜品吧~
第一道:沔阳三蒸
即粉蒸畜禽、粉蒸水产、粉蒸蔬菜,成菜鲜嫩软糯,清淡适口。相传沔阳三蒸最初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的夫人张凤道制作的。2010年,“沔阳三蒸及其蒸菜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道:草船借箭
故事发生在湖北赤壁,这道菜选择新鲜大虾为主料,去头壳,腌制上浆后,拍面包糠炸制而成。成品造型逼真,口味咸鲜。
第三道:随州菜卷
这道菜选用随州特有的“泡泡青”,辅以野菜、藕丁等作为菜馅,用当地的豆油皮包成金条型,煎至两面金黄,是随州当地待客必做的一道风味名菜。
第四道:五祖寺素鱼
五祖寺素鱼是禅门素菜代表之一。建于唐代的黄梅五祖寺是禅宗五祖弘忍的道场,也是六组慧能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
第五道:房县小花菇
这种小花菇产自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十堰房县,从唐朝至今,房县人就一直有生产、食用小花菇的习惯。房县小花菇素以“色泽好、外观美、肉质肥厚、清香滑腻、天然纯正”而闻名于世,被誉为“香菇中的王者”。
第六道: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地,就在湖北襄阳的古隆中。以三种健康食材制作成豆腐圆子(白)、胡萝卜圆子(红)和野菜圆子(黑)。
第七道:香煎武昌鱼拖
这是湖北人最常吃的一道菜,王安石、苏东坡等历代名士都对武昌鱼赞誉有加,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让武昌鱼更为闻名遐迩。
这道香煎武昌鱼拖,以产自鄂州梁子湖的武昌鱼的鱼肚腹部分(俗称鱼拖)为主料煎制而成,外皮焦香,鱼肉细嫩鲜美。
第八道:老汉口炸三样
湖北盛产莲藕,湖北人也爱吃藕。这道老汉口炸三样,是汉口民间传统美食,选用巴河莲藕和荷叶为主料,分别做成炸藕圆、炸藕夹、炸荷叶。
第九道:湖北鱼圆
在湖北地区有“无圆不成席”之说。湖北鱼圆吃鱼不见鱼,且无骨刺之烦恼,堪称鱼菜精品。相传,楚文王特别酷爱吃当地的鱼鲜但不会吐刺,有位御厨就想办法把鱼肉与刺分离后,挤成圆子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品尝时赞不绝口。
第十道:炝拌洪湖藕带
湖北人有近400年吃藕带的历史。炝拌洪湖藕带是湖北特色水乡菜肴。选用新鲜的洪湖藕带,焯水后过凉水沥干,加调味料拌匀即成。
第十一道:潜江小龙虾球
以潜江优质小龙虾为主料,将小龙虾去壳取出虾仁,腌制上浆后爆炒而成,味道咸鲜麻辣,口感脆嫩爽滑。
第十二道:松鼠鳜鱼
千百年来,西塞山鳜鱼一直是黄石人美味生活中不离不弃的一部分。这道松鼠鳜鱼就是以黄石西塞山鲜活鳜鱼为原料,色形美观,咸鲜可口。
第十三道:水晶莲籽
水晶莲籽主料是产自洪湖的钻心磨皮莲籽,澄清透明,软糯香甜,既是湖北水乡也是中国南方的一道名菜。洪湖出产的莲籽中,有相当数量来自野生莲藕。
第十四道:大别山黑山羊排
这种山羊肉清香少膻,细嫩鲜美。大别山黑山羊排,就是选用新鲜大别山黑山羊羊排为主料,经盐水煮熟后油炸至酥脆,撒上调味料制成。
第十五道:恩施炕小土豆
土豆于清代中叶传入中国湖北西南部的恩施一带,性喜高寒。恩施州地处武陵山腹地,这里出产的高山土豆富含硒元素,品质优异。
第十六道:樱桃山药
这道菜以黄冈佛掌山药为主料,蒸熟后打成泥,做成樱桃状,挂上调好的红菜头汁。口感细腻绵软,香甜不腻。佛掌山药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南麓的湖北黄冈市武穴、蕲春、黄梅等地。
第十七道:武汉新农卤牛肉
最早是1984年,武汉人毛小林父子在蔡甸新农镇开了一家名为“汉来新”的牛肉面馆。此后,新农牛肉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第十八道:巧手泡三样
这道菜取应季黄瓜、莴苣和萝卜等质地坚硬的根、茎、叶、果作为原料,加配料制成的泡菜。湖北人食用蔬菜瓜果,可概括为鲜、泡、腌、干四字。
第十九道:香酥鸡卷
湖北人待客通常“以鸡为贵”,餐桌上的鸡肉菜肴预示着“吉祥如意”。香酥鸡卷,以湖北大洪山三黄鸡鸡脯肉为主料,配以豇豆,挂糊油炸而成,外酥里嫩,香酥适口。
【甜点小吃】
糯米鸡
糯米鸡是正宗的汉味早点之一,它由料酒、酱油加上糯米饭油炸而成。为什么湖北糯米鸡没有鸡呢?据说是因为以前的很多人吃不起鸡肉,因此小摊贩就用一团糯米裹上面粉去炸,做成像鸡腿的样子满足食客,由此得名。
豆皮
武汉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常客,以老通城酒楼制作的三鲜豆皮最负盛名。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曾到老通城酒楼品尝过豆皮。
1993年,“老通城”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2009年,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入选湖北省“非遗”保护名录。武汉豆皮以绿豆、大米、糯米、鸡蛋、牛肉丁等为原料制成,皮薄酥脆,馅心柔糯鲜醇。
秭归粽子
粽子起源于屈原故里宜昌秭归。当地人在制作粽子时,还特意在粽子内放一枚红枣,并编唱着一首别致的《粽子歌》,以此纪念屈原。秭归粽子用芦苇叶包裹糯米、红枣等原料,经煮制而成,色泽晶莹洁白,清甜爽口。
曹祥泰绿豆糕
曹祥泰是中华老字号,创始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最初经营干货和水果。1910年之后,相继开办了杂货店和糕饼坊,自制中式糕点,逐渐享誉武汉三镇。曹祥泰的绿豆糕不仅口感松软细腻,还有清热解毒功效。它已经成为武汉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经典味道。
象形面点拼
湖北的面点久负盛名,这道象形面点拼用面点制成苹果包和香梨包,意为“平安果”,象征着平平安安,还有“想你”,预示着甜蜜的挂念。
咸宁桂花糕
咸宁桂花糕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名特食品之一。相传,明朝末年有个小贩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鲜桂花收集起来加工制成糕点,取名桂花糕。
自此,桂花糕逐渐远近闻名。咸宁桂花糕,以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等为原料制作而成,色泽洁白,甜中带咸,伴有怡人的桂花香。
注:所有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