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来源:    2018-07-08 22:18:00   

《红厨红菜》

专访全国具有高超厨艺的大厨

旨在把那些严谨认真的大厨推出去

让更多的人群看到他们的存在

“厨师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必须走出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再融合到自己的菜肴里面去。”

沈巍,从厨30年,专攻海派菜,擅于融会贯通,不断推陈出新。在沈巍看来,时代变了,菜系融合是餐饮发展趋势,做厨师若是闭门造车,必定会被淘汰。

《红厨红菜》第127期

沈巍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中餐行政总厨

中国烹饪大师

上海市首席技师

国际烹饪艺术大师

中国名厨金勺奖获得者

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国际评委

试菜,看菜单,这是厨师必修课

在朋友们的印象中,沈巍总是在“跑东跑西”。

昨天在A地,今天在B地,今天跑这里,明天跑那里。做专访的那天,他刚从外地赶回来,坐在镜头前,他开口便道:

“做厨师很快乐,但有时很痛苦。我的朋友们说,你跑东跑西,遍游世界各地,吃遍天下美食,肯定很开心。我说,我去一个城市,一个下午可能要吃三顿饭,这一般人怎么吃得下去?这当中的苦,只有我们餐饮人自己才知道。”

菜肴虽美味,但一晚三顿饭下来,结果就是整晚滞胀难安,这让沈巍苦不堪言。

“我们跑东跑西也是为了交流,为了学习新的东西,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这种状态去做这个事情”。

尽管痛苦,沈巍还是乐此不疲——吃完一桌,到了下一个地方,又马上坐下来,喜滋滋地看起了菜单。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外出交流、试菜

看菜单,是他的职业习惯,也是他给自己增加的必修课。对于看菜单,他自有其一套方法:

先是浏览一遍菜单,里面有多少道菜,各类菜肴的比例、布局是怎样。通过这些信息,便可推测出这家餐厅的菜肴风格,是传统、还是时尚、还是中性。如此推而广之,就能了解到整座城市的菜肴风格特征及烹饪发展情况。

接着研究具体菜肴,通过菜名、图片等菜单上的资料,揣摩并学习这道菜的食材搭配、烹饪手法、摆盘呈现方式等。

然后等菜一上桌,便是验证心中猜测的时候。命中时,心里微微一乐,意料外,双眼放亮,紧盯菜肴研究不放,更得其乐。而碰上惊艳菜品时,更是快快掏出手机,拍下并做笔记。

如此一来,每吃一顿饭、每看一张菜单,都是一次学习,每次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外出交流、试菜

做厨师,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喜欢外出交流、试菜与沈巍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1970年生于上海的沈巍,八十年代末入行,学习海派菜。

八十年代,正是海派菜形成兴起之时。当时,全国各地的人开始大量涌入上海,这些外来移民到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家乡的口味和菜肴。

“一个地方生活的人群,决定了其菜系演变发展的方向,久而久之,为了满足这些外来移民的消费需求,我们就会去根据他们的口味,去做适当的改良。”

在沈巍看来,海派菜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一次菜系融合重组的过程。所谓海派,实际上就是在继承发扬自有传统的基础上,去吸收其它菜系的长处,从而融会贯通,自成一格。

融合,是如今餐饮业的潮流,也是其未来发展大趋势。

不仅上海,在北京,在广州、深圳,也都是如此。所有菜系都在变,都在做着融合,尝试着创新,去适应餐饮的潮流。

“所以说大家要多学一点东西,多去见识一些新的东西。闭门造车肯定不行,你不能停留在自己所在的小圈子里,你必须要多方面、全方位地去了解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菜系,去学习吸收别人好的东西、好的元素,然后融合到你自己的菜肴里面。”

对于沈巍来说,外出交流学习,既是专业使然,也是时代要求。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沈巍与朋友交流

融合要掌握好比重,不能忘了根基

大城市海纳百川,外来移民和本地人相互交融,消费者口味需求发生变化。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厨师就需要去做适当的菜系穿插,去迎合食客口味需求的变化。

“但是做融合,要掌握好比重,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底子留着。”

“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口味进来,但我们的根基要在,底蕴要在。譬如粤菜的炒和牛粒,虽然融入了西餐的辅料、装盘手法等,但依然保有它的锅气,这样的融合,才是成功的,也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沈巍在工作

然而,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年轻厨师,过分追求创意和装盘,已然迷失其中,做出来的菜就像四不像,令人无法分辨它是哪一菜系。

“如果你做出来的这道菜,既不像粤菜,又不像川菜,它是成功的吗?”

在沈巍看来,这是不成功的,粤菜就该是粤菜,川菜就该是川菜。做厨师,一定要记得自己是做什么菜系的,如果是学了人家的东西,把自己根基的东西忘了,那就是本末倒置。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对于一个厨师而言,只有把基本功练扎实,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吸收、领悟新的东西,你才会有真正的发挥。”沈巍认为,菜品缺失根基,归根究底是因为厨师基本功薄弱。

而年轻厨师基本功退化,则是餐饮业工业化带来的副作用。

“我们以前都是要人工取料的,分鸡拆鱼,都是要自己动手做的。而现在都是现成的、包装好的。所以他们不知道以前的基本功是怎样做的,也缺乏很多练这些基本功的机会,所以就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

社会工业化大势不可逆,在沈巍看来,厨师尤其是老一辈厨师所能做的,是更用心的去教导年轻厨师,修正他们的基本功,给他们足够的辅导和培训。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后记:沈巍师傅的“开菜单经”

看菜单,有方法;开菜单,沈巍师傅也有其诀窍。

开菜单,非常考验一个厨师的功底和眼界,要让客人吃得满意吃得惊艳,需要厨师有深厚的功力、丰富的经验、广阔的眼界。

最后,我们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沈巍师傅的“开菜单经”

第一,不同的客人,要有不同的菜单。消费对象针对80/90后的,它的菜单可能就需要跳跃、时尚一点;针对50/60岁中年人的,它的菜单可能就要中规中矩些,少一些花俏,多一点沉稳。

第二,要开出一个好菜单,厨师需要从后台走到前台,了解客人要求、口味偏好等消费需求。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要懂得根据客人外观、表情、语气等,揣摩判断客人的消费力和喜好,以给客人推荐适合他的菜品。

第三,每类菜单均有其一定规律和框架。如上海宴会菜单,必有虾、肉(猪肉或牛肉)、蟹、素菜等几大件,菜品类型也大抵有炒菜、烩菜、汤菜、炸菜、蒸菜等。开菜单,就是根据消费者喜好要求和支付能力,往里面套食材。

第四,菜单的口味设计要有层次感。口味,不能一路重到底,也不能一直平淡无奇,要有重有淡,有起有伏,要给到客人一种起伏感和层次感。

第五,菜单的好坏取决于客人,写菜单要根据客人喜好去写,而非厨师个人喜好。你认为很好的菜,无论这个菜做得再怎么好,只要客人不喜欢,都不应该写入菜单。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沈巍红菜】

时蔬炒小牛肉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点击图片,查看做法)

松鼠桂鱼

沈巍:做厨师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点击图片,查看做法)

《红厨红菜》往期精彩回顾

王海东 李林生 王希富 甄建军 陆国明 邓耀荣

董玉振 莫代泉 李智明 邓志雄 徐嘉乐 卢镜泉

谭国辉 何海晖 陈伯强 吴汉华 余建兴 郑志强

王英华 林浩斌 叶志文 梁叶桉 谢国忠 姚国斌

曾耀文 余元升 余瑞填 包科峰 张亚太 梁前宽

叶文健 郭元峰 岑润明 梁志坤 曾凡敬 肖卓恒

梁炳基 卢远池 刘炽平 聂金杰 吴家泉 张德帆

曹锦明 金国斌 胡平果 朱上海 陈加春 何健能

周云星 李永根 黄明杨 郭先锋 覃宗展 陈国勋

李雪冬 胡炜焱 劳经智 纪成龙 翟丙林 张其开

赵纪赢 米富林 谢鑫鑫 罗建良 韩付忠 刘志明

李佳豪 张小军 陈月饼 张晓航 杨纪勤 翟桂忠

王伟卿 李开明 俞飞鹏 俞科滨 刘萍萍 张筱诺

卢镜泉 甄建军 梁汉雄 朱永杰 蒋露露 韩继鹏

王海东 梁志坤 骆文龙 邹亚雷 余宗义 郭元峰

吴玉擎 黄惇敏 李学深 董玉振 余瑞填 王英华

沈巍 周毅 金强 熊玖 刘强 苗凡 黄河 郭建 胡罡 刘斌

呼崎 赵勇 王然 单涛 刘斌 魏伟 罗林 任彬 吴磊 黄河

记者 | 罗小山

视频拍摄、剪辑 | 王伟 罗庄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