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蚶】生而流着叛逆的“血液”,这是一盘血淋淋的诱惑
来源: 2017-08-13 18:12:00
血蚶(xuè hān),又名泥蚶,海南人就称它为血蚶,广府人称它为蛳蚶,潮汕地区的人们则习惯单称为“蚶”,其肉柱紫赤色,多血,味极鲜美,因其汁水如血色而得名,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血蚶这种“血淋淋”的食材。
撕掉“血淋淋就恶心”等标签
家里一般烹饪的手法就是烫血蚶。看似简单,时间火候的控制几乎就是那几秒内 ,不能烫太过,不然蚶血就会流失,里面的肉就会缩起来;烫不够火候,就会肉不熟有腥味。
大概血蚶微微张起“嘴巴”,就是最好的状态 。如果你过于轻易就将血蚶掰开,味道或许就没那么好了。(好吃的海鲜,操作总是麻烦一些些)
一掰开壳画面血腥,血蚶的“血液”会慢慢的流出,吃到唇齿鲜红还停不下来,不习惯它的人是怎么样都不肯开口。爱它的人爱得深切,一顿饭下来,满手都是腥味,还乐此不彼。
血蛤不是一种太大众食物,不识血蛤的人看到血淋淋画面,总是下意识的贴上“可怕、恶心”等标签,甚至有些人觉得生吃血蛤都是变态 。
而我就是那个对血蚶爱到狂热的人,掰壳掰到指甲微痛,都毫无不在意。而且我认为吃蚶不仅是吃蚶肉,那一口血水也是关键。若是能抛开狭隘的饮食观放胆一尝,就会发现天外还有一片天。
血蚶:一片片可爱小屋瓦的造型
血蚶 ,也称花蚶、泥蚶。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分布广泛,北到辽宁南至广东沿海都盛产这种贝类。
拨开壳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一旦爱上就欲罢不能的口感,大概血蛤天生流着叛逆的“血液”吧。
血蚶喜欢生活在软泥滩涂上, 以壳后缘在滩涂表面形成水孔与外界相通。以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生殖季节一般在7~9月间。
刚捞出来的血蚶全身都是泥,所以清洗血蛤这一步可是非常关键,吃的时候,干不干净,就看你洗的时候下多少功夫啦。
洗净之后的血蚶,长得也是挺可爱的。外形象扇贝,表面有条纹,像古代建筑屋顶上那一片片可爱的小屋瓦。
毛蚶
和血蚶长得相似的,有一种毛蚶,因为全是毛?也没有啦,不过一黑一白:血蚶的壳是雪白的,毛蚶则是黑色的。但由于1988年毛蚶被HAV污染,导致不少地方甲肝流行,所以毛蚶渐渐从餐桌上隐退了,其实现在的毛蚶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一盘血淋淋的诱惑
血蚶可以用多种烹饪方式呈现,比如凉拌、生卤、白灼、炒、蒸、做汤羹等等。只要保证焯时不生不老即可。
生腌血蚶,腌制时间控制在20小时以内,腌料掩盖浓腥。吃起来鲜而不腥,爽而清甜。
有些地方吃血蚶的蘸料也有讲究,用得最多的是芥末和姜末拌醋,醋里,则要有少许酱油。上桌之时,一个大盆,放着剥开的血蚶,左右各有一个小碟。
本文来源:橄榄画报 | 公众号:FoodIngredients
文 | 冯文捷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